学术桥 >  引才政策 >  江西

解人才之“渴”,这个国家级新区有什么“秘笈”?

2023-08-28 关注学术桥

微信订阅号

  国家级领军人才8人,省级重点人才工程入选者10人,直管区引进博士以上高层次人才7人……2016年,中部第二个国家级新区——赣江新区挂牌成立之时,盘点着手头的“人才账本”,新区上下干部深感压力。“用一个词来形容——求贤若渴。”赣江新区创新发展局人才组副组长李跃文说。

  7年间,赣江新区拿出“真心实意”“真金白银”延揽人才,不断探索引才新路径,优化创新创业生态,推动人才集聚引领创新转型的效应逐步显现——

  国家级领军人才增至69人,省级重点人才工程入选者增至105人,直管区引进博士以上高层次人才增至157人,500多名高精尖人才奋战在科研一线,创新活力和研发动能在新区迸发、裂变,释放出强劲的发展潜力和内生动力。

  在不断的探索实践中,赣江新区展现出先行先试、敢闯敢干的魄力和优势,创新性推出不少“聚才引才、爱才留才、敬才用才”的“秘笈”。

  人才秘书——关键服务细一点 人才吸力强一点

  “最近有什么需要我帮您做的吗?”赣江新区人才秘书卓天凤主动联系赣江中药创新中心高层次人才袁斌博士,详细询问需要什么帮助,并在档案本上作了记录。

  2021年以来,赣江新区推出赣江英才服务卡,并配备专业人才秘书。人才秘书不仅24小时待命,协助高层次人才解决工作和生活难题,还会定期了解人才需求,为高层次人才量身定做“服务套餐”。截至目前,赣江新区发放赣江英才服务卡(优享卡)71张。

  近年来,为打造海内外高层次人才集聚地,《赣江新区人才引进和扶持实施办法》《赣江英才服务卡制度实施办法》《关于加强数字经济人才队伍建设的若干措施》等政策先后出台,3年拿出30亿元人才发展经费,围绕主导产业、科研创新平台和为产业配套的现代服务业发展需要,吸引一大批青年人才和技能人才在新区创新创业。

  在儒乐湖新城,公共文体中心、露营公园、学校、医院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创建3家省级服务支持人才创新创业示范基地,为人才创新创业提供落户、签证、科研项目申报等全方位贴心服务;建立“一站式”人才服务平台,实现人才政策“一站查询”、人才补贴“一站领取”、人才服务“一站办理”;免费体检、集体疗养、免费家政、免费接机……把人才的“关键小事”当成“头等大事”,赣江新区对人才的渴求见诸细节。

  “赣江新区对人才的青睐友好,让城市越来越有活力和创造力。”德籍华人杨春虹教授说。

  专注于光合作用及光生物学领域研究多年,2019年,杨春虹来到赣江新区创业。“当时,团队还未组建完成,加上外籍人士注册企业程序相对繁琐,多亏新区服务专员提供了全程代办服务。”杨春虹说,赣江新区的资金扶持力度不是最大的,但这里不仅服务周到,还有着从药材种植,到创新研发、医疗服务等在内的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发展前景很好。

  2021年,赣江新区光生物技术研究院正式运营,致力于中医药的科学种植关键技术,根据需要调节中药材生长周期和代谢途径,提高中药种植的产量和质量,成为新区中药科创城产业发展中的一环。

  以赣江中药创新中心为核心的“三驾马车”,带动24家高能级的创新平台协同发力,并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的高精尖人才,营造了科技创新的新生态、新格局。

  赣江新区创新发展局副局长谢沐认为,吸引创新型人才,不光靠特殊政策,更应当为人才搭建一个良好环境,人尽其才,最大限度释放人才能量。

  通过政策引才、产业兴才、服务留才,赣江新区不断培育和涵养良好的人才发展“生态圈”,“滚雪球”效应不断显现。日前,新区第五批人才计划评选结果已经公布,入选人才516人,截至目前,新区“赣江海智”等四项计划已累计引进各层级人才2591人。

  “目前,新区已初步形成一支门类齐全、素质优良、梯次合理,能够满足创新创业发展需要的高层次人才队伍。”谢沐表示,新区坚持“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并重,形成人才带产业、促转型的良性机制。

  以“技”定才——评价权下放 创造力提升

  在赣江新区第四批人才计划中,舒蕾个人护理用品有限公司杨远超等4人通过市场化认定,入选“赣江杰青”人才计划。

  “‘赣江杰青’对于职业技能资格证以及学历都有较高的要求,但是我们认为人才的评定不应该‘唯帽子论’。”李跃文介绍,赣江新区在人才机制体制上谋求突破,探索建立以人才薪酬水平、创造的市场价值等为主要指标的人才评价激励机制,全面激发人才创新活力。

  既要高层次人才,也要高技能人才。赣江新区将人才评价的“话语权”交给市场,促进人才评价由“政府主导”向“群策群力”转变。

  用好人才是对人才的最大尊重。“下放企业人才评价自主权,把是不是人才、是什么样人才的‘话语权’交给企业。”李跃文说,新区破除唯学历、唯资历论,以“技”定才。“按照政策,能掌握关键核心技术或处于专业、行业领先地位,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有突出贡献或取得重要成就的人才,都属于高层次人才范畴。”

  “新区给予人才以充分的信任与自由,我们要做的,就是用精准的支持和服务支撑他们心无旁骛投身于新技术。”李跃文说。

  作为江西唯一一家半导体集成电路全制程企业,江西萨瑞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李运鹏对此感触很深,“6年前,我们还只是上海浦东一个标准厂房的‘小租户’,没有人能想到,一个二三十名员工的小微企业,能发展成今天这个规模。”

  研发是半导体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但研发的投入和产出往往不配比,存在研发风险。李运鹏介绍:“新区为我们量身打造‘绿色企业数字研发保险’,让我们心无旁骛搞创新、谋发展。”

  

  如今,“小租户”已成长为“小巨人”。企业每年保持50%至100%的增长,建成了4/5寸芯片制造、传统封装和先进封装的全制程生产线,建立了上海、深圳研发中心,并一举拿下国家级专精特新和潜在独角兽的荣誉,今年预计完成产值超3亿元。

  为全面激发人才的创新活力,赣江新区推出“揭榜挂帅”机制攻关技术难题,研发机构和企业一旦“揭榜”成功,将获得项目榜单金额50%的财政资金补助。

  此外,赣江新区在全省率先推出职务科技成果赋予科研人员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改革,选择国家中药资源与制造技术创新中心和中医香疗大健康研究院两家企业化运作的科研机构先行先试,授予试点单位科技成果管理自主权,努力推进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果进行转化,力争培育一批高质量企业。

  科技经理——人才走向一线 产研“双向奔赴”

  “如果企业在转型升级、技术创新、产业布局等方面碰到了阻碍,或者缺少人才、团队支持,都可以报名,我们会根据企业需求匹配合适的人才,也就是‘科技经理’,为企业的关键时刻提供关键支持。” 8月5日,新区创新发展局工作人员来到中医药科创城管委会,宣讲《赣江新区选聘优秀人才担任“科技经理”方案》。

  赣江新区周边高校、科研院所聚集,为更好促进“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进一步“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支撑新区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新区探索推出“科技经理”挂职聘用机制。

  “在服务对接企业过程中我们了解到,不少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需要技术创新、转型突破,想要建立创新平台,但是苦于没有经验、没有人才;也有些企业,碰到一些技术难题和技术壁垒,无法突破,不知道该到哪里去找专家。”李跃文介绍,“科技经理”将主要瞄准省级及以上重点人才计划入选者,将相关高层次人才及其研究方向、科研成果等进行归类入库,同时,充分搜集企业诉求,进行精准匹配。

  赣江新区积极推动人才与企业对接,以人才的“技术、视野、项目”和本土企业的“资金、场地、管理”的优势互补,提高人才创业成活率,助推本土企业转型升级。

  据介绍,“科技经理”接受聘任后将为企业服务两年,且每年累计工作时间不少于一个月,为企业搭建创新平台、突破技术难题预留充分的时间。新区将给予每位“科技经理”每年5万元的生活补助,并支持“科技经理”引导推动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在企业转化运用,同时为“科技经理”发放英才卡,享受新区最高级别人才服务。

  江西中医药大学副教授王学成和他的科研团队了解“科技经理”政策后,正在准备申报材料。

  “我们计划和赣江新区智药善和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瞄准制药装备研发的‘卡脖子’难题开展科研攻关。”王学成说,“作为高校科研人员,走入企业,与企业并肩合作,让我们更清楚了解市场需要什么,从而明确科研方向,让更多的科研成果走出实验室,更好地服务国家经济发展。”

  构建人才和未来产业“双向奔赴”的平台,越来越多的科技人才走出“象牙塔”,走上生产一线。科技与产业双向融合,激发了新区产业发展的韧性和活力。

  把招贤引才之门敞得更开,把科技创新之火燃得更旺,通过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赣江新区朝着“人才来江西,首选在新区”的目标迈进。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如果作者不希望被转载,请与我们联系。
扫码关注学术桥
关注人才和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