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桥 >  学术评审 >  专家观点

精准科学评价人才

中国组织人事报 2021-08-13 关注学术桥

微信订阅号

把人才评价的大门向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新兴职业等领域打开,充分发挥评价的正向激励,让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

  当前,一些地方、一些领域的人才评价机制还存在不科学、不精准、不适应的问题,如仍把学历、论文、资历作为评价人才的“硬杠杠”,对人才的实际能力、工作业绩、所做贡献重视不够等。要把好人才评价风向标,真正调动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人才发挥作用、施展才华提供更广阔的天地。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既要聚高精尖缺人才,又要聚基层实用人才;既要聚“象牙塔”上的人才,又要聚“泥土堆”里的人才。这就决定不同层面、不同行业的人才,评价不能“一把尺子量到底”,而要坚持“干什么、评什么”,突出职业属性和岗位要求的差异性。要着力解决评价标准“一刀切”问题,合理使用论文等评价指标,按照“看品德比忠诚、看知识比能力、看业绩比贡献”的要求,分类建立科学合理、各有侧重的人才评价标准,形成导向明确、精准科学、规范有序、竞争择优的人才评价机制,做到具体岗位具体分析、各类人才分类评定,鼓励人才在不同领域、不同岗位作贡献、求卓越。

  推动人才评价精准化,要围绕解决人才评价主体单一、专业不强、手段趋同等问题,在“谁来评、怎样评”上下功夫。为适应人才分布的广泛性和岗位的专业性,要建立以“同行评同行、内行评内行”为基础的业内评价机制,发挥市场、社会等多元主体的作用。要向用人主体放权,尊重用人单位主导作用,合理界定和下放人才评价权限,推动具备条件的高校、科研院所等企事业单位自主开展评价工作。打破户籍、地域、所有制、身份、人事关系等限制,把人才评价的大门向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新兴职业等领域打开,充分发挥评价的正向激励,让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

  (作者单位:山东省夏津县委组织部)

  来源:http://www.newjobs.com.cn/Details?newsId=9FDBCB8136CC0AA3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如果作者不希望被转载,请与我们联系。
扫码关注学术桥
关注人才和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