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学术桥-订阅号
学术桥-小程序

合肥工业大学国际青年学者云论坛等您来!3月27日!

2021-03-17

为吸引和鼓励在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等方面已取得较好成绩的海外优秀青年学者(含非华裔外籍人才)回国(来华)工作,促进青年科学技术人才的快速成长,培养一批有望进入世界科技前沿的优秀学术骨干,为科技强国建设贡献力量,国家自然科学基...

  为吸引和鼓励在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等方面已取得较好成绩的海外优秀青年学者(含非华裔外籍人才)回国(来华)工作,促进青年科学技术人才的快速成长,培养一批有望进入世界科技前沿的优秀学术骨干,为科技强国建设贡献力量,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自然科学基金委)自2021年起,设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

  合肥工业大学常年招聘各类领军人才和青年学术骨干,诚挚邀请全球优秀学者依托学校申报,携手共创美好未来!

  一、申请人条件

  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的申请人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具有良好的科学道德,自觉践行新时代科学家精神;

  (2)出生日期在1980年9月1日以后;

  (3)具有博士学位;

  (4)研究方向主要为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等;

  (5)在2021年4月30日前,一般应在海外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研发机构获得正式教学或者科研职位,且具有连续36个月以上工作经历;在海外取得博士学位且业绩特别突出的,可适当放宽工作年限要求;

  (6)取得同行专家认可的科研或技术等成果,且具有成为该领域学术带头人或杰出人才的发展潜力;

  (7)申请人尚未全职回国(来华)工作,或者2019年9月1日以后回国(来华)工作。获资助通知后须辞去海外工作或在海外无工作,全职回国(来华)工作不少于3年。

  二、限项要求 

  (1)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执行《2021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中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的限项要求,同层次国家人才计划只能申请或承担一项,不能逆层次申请。

  (2)当年申请或正在承担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的不得申请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

  三、资助模式

  (1)资助强度:100-300万元。

  (2)资助期限:3年。

  四、待遇支持 

  依托我校申报获批的海外优青项目获得者,除国家、省市给予的补助与支持以外,学校还将为您提供以下待遇支持:

  1.聘为教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学校提供岗位薪酬70万元(税前),可同时享受校内其他绩效奖励政策;

  2.首聘期内可提供充足的科研条件建设费用,具体面议;

  3.首聘期内可提供安家费100万元(税前);

  4.首聘期内可安排一套专家公寓作为过渡住房(使用期为两年,免缴房租,其他费用自理),或按照2000元/月标准提供两年租房补贴;

  5.根据需要,学校协助安排配偶工作及子女入学等事宜。

  五、申报说明 

  1.符合条件的申请人,须与合肥工业大学签订工作合同或者意向性协议,于2021年3月22日以后登录信息系统(项目申请信息系统链接https://isisn.nsfc.gov.cn/),在线填写《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申请书》(以下简称申请书)。申请人对所提交申请材料的真实性负责。

  2.申请人应当按照申请书填报说明和撰写提纲的要求用简体中文或英文在线填写申请书,并上传附件等材料。

  3.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实行无纸化申请方式,申请人在线提交电子申请书及附件、公正性承诺书等材料至合肥工业大学科研院,审核后在线提交自然科学基金委。

扫码可见项目申报详细通知

  六、联系方式 

  (一)优青(海外)项目咨询:

  合肥工业大学科研院

  联系人:吴老师  赵老师

  联系电话:86-551-62901951,86-551-62901115

  联系邮箱:kyyzrb@hfut.edu.cn

  (二)意向性协议咨询:

  合肥工业大学人事处

  联系人:刘老师

  联系电话:86-551-62901353

  联系邮箱:rcb@hfut.edu.cn

  七、学校简介 

  合肥工业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教育部、工信部和安徽省政府共建高校,国防科工局与教育部共建高校。学校创建于1945年,1960年被中共中央批准为全国重点大学。刘少奇、朱德、董必武、陈毅、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先后来校视察指导工作,邓小平同志1979年亲笔为学校题写了校名。学校2005年成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2009年成为国家“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2017年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行列。

  学校现有16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38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9种专业学位授予权;现有(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和国家工程实验室各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5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示范型)2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3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安徽省实验室(安徽省“一室一中心”)1个。

  学校坚持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和国际学术前沿,大力加强需求引导型基础研究,聚焦前沿技术和颠覆性技术创新,推进有组织科研和交叉学科研究,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重大仪器专项等项目上不断取得突破,多项成果在国家重点工程和国防工程中得到应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规模位居全国高校前列,先后获得多项国家科学技术奖、首届全国创新争先奖等重大奖项。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如果作者不希望被转载,请与我们联系。
扫码关注学术桥
关注人才和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