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桥 >  引才政策 >  广西

桂林探索精准引才育才机制

中国组织人事报 2019-05-24 关注学术桥

微信订阅号

近年来,广西桂林市积极打造聚才格局,探索创新靶向引才、精准育才机制,营造“山水甲天下,英才聚桂林”的人才发展环境,凝聚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及团队。

  近年来,广西桂林市积极打造聚才格局,探索创新靶向引才、精准育才机制,营造“山水甲天下,英才聚桂林”的人才发展环境,凝聚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及团队。

  依托国家战略,打造山水聚才新格局

  紧扣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和首批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国家健康旅游示范基地“1+2”国家战略,坚持因地制宜,深挖自身优势,构建聚贤汇智人才高地。

  立足桂林名城优势,以合办、协办等方式,举办2018中国—东盟博览会旅游展研讨会、可持续发展创新合作国际论坛等系列国际化高端交流活动,有效集聚一批国内外业界顶级专家学者。

  以发展新型绿色工业为切口,围绕“1+2”国家战略产业发展部署,重点打造桂林国家高新区、桂林经济技术开发区、粤桂黔高铁经济产业园三大产业园区,形成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态食品、生物医药四大产业集群,吸引了中兴、深科技等一批世界一流企业及人才团队。借力43个国家和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研发中心,推动“高比能固态锂电池技术”等产业项目获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立项,助力光隆光电、智神科技等本地企业打入国际高端市场,“产业+人才”集群效应进一步扩大。

  围绕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加强与驻地9家科研院所、7所高校协同创新,构建人才、基地、项目、产业一体化模式。与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合作,打造百亿产业园,加快建设中国—东盟数字经济研究院、广西大数据研究院等一批重点产学研合作示范工程,推动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与高铁经济产业园人工智能产业化合作。组建可持续发展战略联盟及专家智库,建成由5位中国科学院、工程院院士及21位知名专家组成的智囊团,人才汇智效应充分彰显。

  瞄准发展需求,构筑靶向引才新体系

  围绕“1+2”国家战略重点产业,不断创新高效精准的靶向引才举措。围绕40多个重点产业领域、66家重点企业用才需求,全面实施精准“鱼鹰引才”计划。出台急需紧缺人才评价办法,通过“维度上做加法、管理上做减法、周期上做乘法、标签上做除法”的人才评价方式,开辟用人单位引进急需紧缺人才“专属通道”,形成精准高效的引才效应。

  盯准校友人才,推行靶向“人才回归(桂)”工程。创建“桂林校友双创基地”,联合广东省广西商会、桂电广东同学会等机构,以“回归(桂)沙龙”等活动为抓手,吸引众多发达地区的校友企业及人才团队入驻桂林,总注册资金1.7亿元。

  因材施策,探索精准育才新模式

  坚持引培并重、匹配育才,明确每年将30%人才发展专项资金用于人才培养。

  针对领军型人才,筑牢“漓江学者”品牌。突出产业领军型人才培养导向,实施“漓江学者”选聘。每任聘期5年,聘期内个人及团队最高可获得425万元资助,是桂林市有史以来资助力度最大、含金量最高的人才激励制度。目前已选聘两批共13名“漓江学者”,带动培养100多名中青年科研技术骨干,其中5人获评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自治区“八桂学者”等荣誉称号。

  针对产业型人才,实施“丹桂育才”计划。采取“项目+培养”国际交流、“名校+名企”短期培训、“名家讲坛+标杆游学”分享讲座等形式,重点培育民营企业产业人才。探索实行学员“积分管理”,组织“英才沙龙”交流,安排人才服务专员跟踪学员成长,不断放大培育成效。2018年,先后组织15期1226名企业高管,赴阿里巴巴、京东、华为等企业总部对标学习。以创建国家首批健康旅游示范基地为契机,将人才工作与旅游、医疗、健康、文化产业相结合,着力开展“文旅人才”培育。依托“崇华中医街”项目,引进中国工程院院士石学敏等7位国医大师,开展以师带徒的中医药人才培养活动。联合上海戏剧学院文化人才团队,打造“桂林有戏”等文化人才培养特色载体。创建桂林旅游产业研究院,成立导游大师工作室,建立旅游智库服务机制,培养一批高层次领军旅游特色人才。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如果作者不希望被转载,请与我们联系。
扫码关注学术桥
关注人才和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