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桥 >  引才政策 >  广东

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港澳台赛:在广东落地生根

科技日报 2019-07-08 关注学术桥

微信订阅号

以港澳台赛为起点,搭上粤港澳大湾区和海峡两岸的政策红利“快车”,选择到内地创业的港澳台创业者还有很多。据不完全统计,已有近200个港澳台项目通过港澳台赛在广东落地生根。

  

 

大赛将深入挖掘各地市的产业资源、龙头企业需求,让港澳台创业者通过赛事将优秀的项目和技术带到广东,在自身取得成功的同时,也为广东的经济发展注入新力量。

  每周频繁往返于香港和佛山,已成为香港人袁锡鸿的工作常态。“这可能是公司近10年来最好的发展机遇。”袁锡鸿由衷地说。机遇来源于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港澳台赛(以下简称港澳台赛)。两年前,凭借LED柔性屏项目,袁锡鸿获得该大赛的行业赛一等奖。之后,在大赛组委会牵线搭桥下,去年至今,他先后在佛山成立了两家公司,把事业重心从欧美转向内地。

  和袁锡鸿一样,以港澳台赛为起点,搭上粤港澳大湾区和海峡两岸的政策红利“快车”,选择到内地创业的港澳台创业者还有很多。据不完全统计,已有近200个港澳台项目通过港澳台赛在广东落地生根。

  “大赛已走出了传统办赛的老路,通过借助专业的市场化服务,致力于完善赛前、赛中、赛后整个链条的服务体系,成为了连接港澳台地区创新要素的综合型平台。”大赛组委会秘书长夏雷说。

  贴心服务 让港澳台项目落地广东

  袁锡鸿专注研发柔性LED屏已有10多年了。薄如蝉翼、透明的全柔性LED屏可任意弯曲成各种形状,诸如波浪形、螺旋形,还能剪裁成三角形屏幕,组成金字塔。“柔性LED屏最大的特点是可贴在玻璃墙、鱼缸等上面。”据他介绍,美国纽约时代广场的大屏幕,就使用了他们公司产品。

  因对内地政策、市场不了解,袁锡鸿对进入内地发展一直顾虑重重,尽管他的产品在欧美等国际市场上已占有一席之地。

  但这一切因他参加了港澳台赛而改变。2017年,抱着试一试的心态,袁锡鸿参加了港澳台赛。参赛期间,他参加了大赛组委会组织的政府创业政策解读、创业辅导、走进内地园区等一系列活动,让他对内地政策、市场有了全新认识。大赛结束后,他打消顾虑,在佛山成立了新公司。公司落地不到半年,组委会还帮他对接上了世界500强企业——碧桂园集团,并展开深度合作。

  和袁锡鸿一样的创业者还有很多。

  “终于走出来了。”不久前,今年港澳台赛台湾宣讲会暨“点亮创业之星、走向全世界”两岸青创论坛在台北举行。宣讲会上,台湾创业者、深圳小绿草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小绿草)董事长李经康感叹道。

  李经康曾凭借自主研发的“自拍机器人”一举夺得第五届港澳台赛总冠军。这款“自拍机器人”可提前用APP记录拍摄人的脸,随后手机和自拍杆就能自动识别并追踪,实现“自拍离开手”的功能。赛后,经大赛组委会的引荐和对接,他进驻深圳赛格众创空间,并成立了公司。目前,小绿草估值达上亿元人民币。

  大赛举办5届以来,已汇聚了近2400个创新创业项目,组织近1200支港澳台团队到广东考察市场,拉动银行及社会投资20多亿元,联合粤港澳台70多家创业服务机构、产业园区和孵化器,170多家社会投资机构服务大赛项目,逐步构建了一个覆盖粤港澳台的创新赛事平台。据不完全统计,已有近200个港澳台项目在广东生根发芽。

  搭建平台 将企业所需与产业资源匹配

  去年大赛结束后,台湾创业青年陈光中博士参加了大赛组委会组织的“台湾创业青年广东行”,走访广州、深圳、惠州、东莞等地市的孵化器、创新园区等。该活动有近百名台湾创业青年参加。

  “10年前,台湾伙伴想到内地创业,身边的长辈‘告诫’他,内地经济不发达、市场环境恶劣等情况。如果我今天不亲自走走、亲眼看看,根本不会知道内地充满了发展机遇。”陈光中感慨道。

  陈光中的切身感受和体验,得益于大赛组委会聚合粤港澳大湾区内的创新组织资源,搭建了一个开放的交流平台。每年大赛启动前夕,是大赛组委会最为忙碌的日子。他们走进台湾、香港、澳门等地,了解参赛企业真实所需,并把之与内地产业资源进行匹配,不断加入新的创新资源。

  “很多台湾人对内地并不熟悉,通过大赛平台,一方面可让创业者了解到内地的发展环境,从而促进两地创业者认识交流;另一方面可把不同资源聚集、配置在一起,帮助创业者成长。”深圳市育山科技协会秘书长林琦翔来自台湾,他在内地生活、发展逾十年,也是港澳台赛组委会的成员之一。

  林琦翔常说,创业是一个高风险、高投入、高成长的“三高”活动,扶持创业需要有情怀。港澳台赛作为一个资源汇聚的平台,在赛事开展的同时积极丰富并完善大赛服务,努力构建“赛事+产业+服务”的服务链条;通过打造“深耕实业”+“创业投资”的模式,吸引创投界知名机构及投资人加入,形成一手“实业”、一手“资本”的帮扶体系;梳理整合广东省各地市产业园区、9个海峡两岸创新创业示范基地和示范点等多方资源,为赛事项目落地广东做好基础工作;根据参赛企业创业所需,针对性提供匹配服务,推进项目和市场、服务紧密融合。

  自去年起,港澳台赛取消了团队组,只面向企业征集项目。“因为相比于团队,企业已经有了相对成熟的产品和运营模式,不需要经历艰难的起步阶段,节省孵化到落地对接的过程。”大赛组委会执行秘书长龚雪说。

  创新模式 大赛服务的“犄角”不断延伸

  面对港澳地区创业项目急需的产业资源,如何帮其对接呢?

  2017年,大赛组委会推出“命题挑战赛”:即面向有转型升级需求及难题的行业龙头企业,通过大赛平台提出项目合作或技术需求并配套定向悬赏奖金,向社会和所有参赛团队征集解决方案。“这是‘大手拉小手’、精准对接市场和技术的创新做法。我们不设参赛门槛,只要有能力,谁都能来揭榜应标。”夏雷表示。

  在内地,瀚蓝环境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瀚蓝环境)正被污水处理技术跟不上企业发展的问题所困扰,破局的钥匙在于技术。

  去年,瀚蓝环境通过港澳台赛公开发布了6项技术命题。参赛项目之一、来自台湾的青净光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台湾青净光能)所研发的复合式高级氧化技术,可快速有效地大规模分解和降解有机污染物,分解时间由原来的7—10天缩短到1天以内,水循环利用率提高到4次以上。凭借先进技术,其成功揭榜,最终和瀚蓝环境达成意向性合作。

  “精准、高效”夏雷如是形容“命题挑战赛”形式。他认为,这种模式不仅破解了小团队进入市场难的困局,也解决了大企业技术难题。目前,已经有包括海尔、中兴、三星等200多家企业通过大赛发布命题。尝到甜头的瀚蓝环境,今年还将继续发布挑战赛命题。

  随着国家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以及双创升级,在大赛连续成功举办了5届的基础上,港澳台赛的模式也持续升级中,“服务”的犄角不断延伸,着力打造港澳台赛2.0升级版。

  去年,大赛组委会在科技部火炬中心、广东省科技厅、广东省台办、广东省港澳办、香港中联办、澳门中联办等多个部门的共同见证下,发起成立了“粤港澳台协同创新中心”,旨在深入挖掘和对接粤港澳台四地资源。今年6月,该中心举行了首场科技成果推介会暨大企业命题发布会,有多个港澳台项目和广东本地的孵化器、投资人和金融机构前来参加。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即将举行的本届大赛将同时在佛山、江门、惠州等地举办行业赛。一方面,相关行业的港澳台项目到各地市参赛、考察市场,能全面了解各地市产业环境和配套;另一方面,地方则会加大招商和扶持力度,吸引项目落地转化发展,实现双赢。

  夏雷表示,大赛将深入挖掘各地市的产业资源、龙头企业需求,让港澳台创业者通过赛事将优秀的项目和技术带到广东,在自身取得成功的同时,也为广东的经济发展注入新力量。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如果作者不希望被转载,请与我们联系。
扫码关注学术桥
关注人才和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