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桥 >  学术评审 >  政策发布

动真格!破除“唯论文”,这些省份这样做

青塔 2020-06-03 关注学术桥

微信订阅号

国家相关部委连续下发两个破除“唯论文”的重量级文件,至今已数月有余,这一政策在江苏、吉林、福建等省份逐渐进入了执行阶段。

  国家相关部委连续下发两个破除“唯论文”的重量级文件,至今已数月有余,这一政策在江苏、吉林、福建等省份逐渐进入了执行阶段。

  来源丨 青塔 转自丨 科教资讯

  今年2月,国家相关部委连续下发了《关于规范高等学校SCI论文相关指标使用树立正确评价导向的若干意见》与《关于破除科技评价中“唯论文”不良导向的若干措施(试行)》两个重量级文件。要求破除“唯论文”论不良导向,打造中国高质量科技期刊。论文评价实行代表作制度,代表作数量不超过5篇,其中国内科技期刊论文应不少于1/3。

  文件下发至今已数月有余,这一政策也在各个省份逐渐进入了执行阶段。

  江苏

  日前,江苏省印发了《关于改进科技评价破除“唯论文”不良导向的若干措施(试行)》,其中明确了将对论文评价实行代表作制度,其中省基础研究重点或重大项目的代表作数量原则上不超过5篇,一般项目的代表作数量原则上不超过3篇。

  同时,文件中还提到,将提高高质量成果评价权重(最高50%);并鼓励财政资金资助的论文在省内高质量科技期刊发表。

  《措施》中明确表示,将加强论文发表署名管理。通过省科技计划项目形成的科研成果,不得侵占学生、团队成员的合法权益与学术成果,对论文无实质学术贡献的人员不得“挂名”。并提出不提倡将论文数量、影响因子作为宣传报道、工作总结、绩效报告的重点内容。

  吉林

  吉林省的实施方案中,同样明确了在基础研究类项目(活动)评价实行论文代表作制度,且只要求提供有代表性论文情况。并要求合理确定论文代表作数量,其中国内科技期刊论文原则上应不少于1/3;而对于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类项目(活动)的评价要求注重成果的实际贡献,不把论文作为主要的评价依据和考核指标。

  其中,对于基础研究类项目应避免“过度看重论文数量多少、影响因子高低”的情况;在验收报告、年度报告、绩效评价等模板中加入“填报论文代表作相关情况”一项,重点考核对项目的支撑作用。

  同时,文件中还提到了有关科技人员的评价标准。

  从事基础研究的科技人才,重点评价原创性、学术成果的科学价值、同行评价结论、学术贡献、学术组织力及影响力、科研诚信力等;从事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的科技人才,重点评价其技术创新能力、知识产权、成果质量及成果转化效益、对产业的发展贡献度、科研诚信力等。

  文件中明确表示,对于省级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将注重评价已取得核心成果的创新性和学术影响,实行论文代表作制度,代表作数量原则上不超过5篇。

  对于省级重点领域创新团队,将注重评价团队协作创新能力,以及团队负责人的组织协调和领导力,并同样实行论文代表作制度,代表作数量原则上不超过10篇。

  对于省级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将注重评价创业人才创办企业带动就业、产业科技含量及经济社会效益等,不把论文作为主要的评价依据和考核指标。

  福建

  福建是首个印发全面科技评价中破除“唯论文”措施文件的省份。

  福建省规定,针对基础研究类科技活动,应注重评价新发现、新观点、新原理、新机制等标志性成果的质量、贡献和影响。并对论文评价实行代表作制度,根据科技活动特点,合理确定代表作数量(在省级科技计划项目评审评价中,代表作数量原则上不超过5篇)。其中,国内科技期刊论文原则上应不少于1/3。

  代表作评价以同行评议为主,重点评价其学术价值及影响、与当次科技评价的相关性以及相关人员的贡献等,不把代表作的数量多少、影响因子高低作为量化考核评价指标。

  针对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类科技活动,应注重评价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材料、新设备,不把论文作为主要的评价依据和考核指标。在省级科技计划项目评审评价中,不把论文作为申报指南、立项评审、项目验收、随机抽查等的评价依据和考核指标,不得硬性要求在申请书、任务书、验收表等材料中填报论文发表情况。

  同时,文件中还要求要增加高质量成果在科技评价指标中的权重。按照具有一定学术影响或取得实际应用效果的标志性成果;具有重要学术影响且对相关领域的科技创新具有带动作用的;已在实践中应用且对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作出重要贡献的等三个层次的高质量成果,可逐级增加权重。

  同时还提出,对于省级科技计划项目产生的代表作和“三类高质量论文”,发表支出可在项目专项资金按规定据实列支,除“三类高质量论文”外的代表作数量原则上不超过2篇。版面费超2万须严审,黑名单论文不予报销。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如果作者不希望被转载,请与我们联系。
扫码关注学术桥
关注人才和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