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桥 >  学术评审 >  高校经验

上海大学:“引进来”+“走出去” 建设国际人才储备军

左慧敏 姜颖 张建华 2020-11-19 关注学术桥

微信订阅号

作为全球人才资源集聚地之一,上海对人才的虹吸效应一直保持强劲势头。近年来,上海把握全球人才流动大趋势,坚持全球视野、国际标准,面向全球引才聚才。

 

  作为全球人才资源集聚地之一,上海对人才的虹吸效应一直保持强劲势头。近年来,上海把握全球人才流动大趋势,坚持全球视野、国际标准,面向全球引才聚才。在此背景下,为加快构建世界一流人才培养基地,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储备军,上海大学积极对接国际标准,重点引进海内外具有国际视野的高层次人才,借鉴国际名校引人育人的发展体系,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立足于本校,通过一系列举措不断扩大学校和学科影响力,吸引国际人才踊跃加入,在一系列实践和问题审视中,上海大学形成了“引进来 + 走出去”的国际人才储备体系。

  引进来

  人才快速引进机制。为推进人才引进与服务,上海大学推出人才快速引进机制,建立校院两级协同服务机制与定期会商机制。在招贤纳士初期,学校敦促学院与人才积极沟通,加速处理引进相关人才议题,并在校级会议通过之后迅速开启合约签订和后续入职流程,帮助人才更快融入日常生活和科研工作。校领导定期与人才进行沟通交流,以座谈会、学院调研等多种形式,听取人才诉求,更好地将人才问题转化为引才经验。通过每月一次的集中讨论,以及对特别优秀人才一事一议政策的实施,极大加速了人才引进各事项落地。结合定期会商机制,不断完善引进政策,更好更快地引才纳贤。

  国际青年论坛。紧贴学科需要和发展实际,坚持“强工、振理、厚文、优商、精艺、兴医”的学科规划建设导向,聚焦智能运载科学与工程一流学科,以及微电子和微纳材料、数学、物理、生命学科、生物学、医学、高端能源和科技、人工智能、计算机、前沿新材料、海洋与环境生态学、高端装备和科研仪器、集成电路等重点学科,上海大学于 2018 年底开始积极组织开展国际青年论坛,每年一次,每次规划一批重点学科的青年人才岗位,重点引进有志于回国且活跃在国际学术前沿的青年科学家和学科领军人才。国际青年论坛坚持以需求为导向,汇聚海内外优秀青年人才围绕国际科技前沿及热点研究展开交流,促进学科交叉研究与合作,吸引海内外优秀人才合力推进上海大学“双一流”建设。

参加上海大学“挑战杯”的部分获奖选手在场内合影

  走出去

  海外人才常规招聘。学校高度重视海外人才招聘工作,每年会组织至少两次由校领导带领学校人才办、人事处、国际部和校友办工作人员一同赴海外进行招聘,以面对面形式与人才交流,宣传学校引才政策,了解有归国意愿的海外学者的相关诉求。同时,人才办负责人才遴选和效果评估,人事处负责材料准备和政策解读,国际部负责签证事宜和出入境通关,校友办负责号召校友和宣传招聘。各部门间联动协作,极大提升了海外招聘的效果。

  此外,上海大学通过全年组织各类“走出去”的招聘活动,不断提升学校在海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如学校紧跟上海市和学校的学科发展要求,规划重点学科带头人依托国际会议或校际出访出国招聘,宣传相关学科领域,有目标地发展学科意向人选等。

  海外人才驻地招聘。在一些海外人才回国意向强、科研水平高、海外华人集聚的国家和地区,上海大学常年进行滚动宣传和招聘工作。通过与国内外知名学术官网及招聘平台合作,常年发布学校招聘信息,并提供常规咨询渠道,通过在世界范围内逐步建立海外工作站,定点稳步发掘有潜力的青年人才,与海外尖端高层次人形成密切交流。未来,学校将不断优化海外招聘机制,形成全网覆盖的招聘宣传,在与海外人才的紧密联系中,建立全球人才分布数据库,为学校引人纳才提供更便捷有效的渠道。

  新时代,人才推动高校建设的理念早已深入各高校的发展蓝图中,上海大学在积极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的探索中,已初步形成层次更为清晰、结构更趋合理、具有一定国际化程度、适应学校发展需要的师资队伍,并在众多学科领域中形成若干有特色、有影响、有潜力的学科团队。如今的上海大学,正秉承“自强不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校训和“求实创新”的校风,坚定不移地走在建设世界一流特色鲜明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的道路上。

  (作者左慧敏系上海大学人才办科员,姜颖系上海大学人才办副主任,张建华系上海大学人才办主任)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如果作者不希望被转载,请与我们联系。
扫码关注学术桥
关注人才和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