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桥 >  学术评审 >  高校经验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聚力人才最大公约数 打造产教最佳融合点

郝志峰 于昕梅 吴勘 周红艺 谭海曙 冯英明 2020-11-18 关注学术桥

微信订阅号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以下简称“佛科院”)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中最有特色的是“人才复用”案例。

 

  对新时代地方高校

  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认识

  贯彻国家和地方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目前,国家和地方正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深化产教融合等重大部署,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深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推动广州“四个出新出彩”行动,实现这些战略部署都需要人才。地方高校是地方高层次人才的主要集聚地,也是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阵地,直接关系各项国家战略和区域规划的贯彻实施。因此,在这一机遇下,地方高校要放眼世界,立足地方,进一步深化办学特色,加强和改进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全面深入推进校地协同、教育理念更新、管理体制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等综合改革,推动学校发展驶入快车道,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成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催化产业技术变革、加速创新驱动的策源地。

  高水平理工大学的建设需要。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是提升地方高校办学层次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国家教育改革举措为地方高校发展提供了新契机。但由于地理位置和发展基础的限制,大多数地方高校离“双一流”建设的要求还相差较远,创建高水平理工大学是多数地方高校的主要目标,而高层次人才偏少是制约地方高校建设高水平理工大学的主要因素。因此,走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创新发展之路是地方高校的必然选择,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是学校建设高水平理工大学的内生需求。

  大学与城市融合的具体体现。区域经济和地方高校之间是相辅相成、相依相伴、彼此促进、共生共长的关系。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是地方高校的重要使命,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的需要,也是地方高校自身发展的需要。大学与城市的融合具体体现在高层次人才的融合。只有让大学的高层次人才融入到地方的经济建设中,为地方经济献计献策、建功立业,促进地方产业发展,才能真正实现大学与城市的融合。因此,围绕地方经济和产业发展,加强地方高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是地方高校重中之重的任务。

  以“人才复用”

  探索人才共享共用新机制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以下简称“佛科院”)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中最有特色的是“人才复用”案例。所谓“人才复用”,是指两个或以上不同类型的用人单位,共同引进、共同培育、共同使用人才的一种用人机制。佛科院面向佛山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积极构建“人才复用”机制,制定《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人才复用”试行办法》,通过与各区共同引进、共同培育和共同使用高层次人才,构建“身份在佛科院、创业在佛山产业”的灵活用人机制,引进一大批产业化精英团队和创新创业人才。

  “人才复用”案例解析。目前,佛科院已引进和培育高水平工程技术创新团队 21 个,其中院士团队 2 个,广东省创新团队 1 个,佛山市创新团队 13 个,很好地推进了全球创新成果在佛山转化。其中与佛山市共同引进加拿大巴拉德动力系统公司副总裁克里斯托弗的氢燃料电池研发团队,核心成员包括清华大学刘志祥博士、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燕希强博士等,该团队先后成功申报佛山(云浮)氢能产业与新材料发展研究院新型研发机构和广东省氢能技术重点实验室,克里斯托弗荣获 2019 年度中国政府友谊奖并受到国家领导人接见,燕希强博士荣获五一劳动奖章并与赵吉诗博士一同入选广东省“扬帆计划”紧缺拔尖人才项目。与禅城区、南庄镇共同构建的博士创新梦工场,目前已入驻 100 多名博士 30 多个优秀团队 ;与南海区、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共建的佛山绿色发展创新研究院,大力促进佛山市装备制造业绿色转型升级和发展,已成为国家氢能产业标准制定单位。

  “人才复用”的主要做法。一是联合引进高层次人才。佛科院发挥自身的科研平台作用,与合作企业联合引进高层次人才,协助企业宣传推介其产业环境、项目扶持和人才政策等。合作企业充分利用自身优势资源协助学校发布招聘信息、引进高层次人才并联合申报人才项目等。双方整合产业和科研平台资源,大力促成创新创业双结合的高层次领军人才项目的落地。二是建立校企“双向挂职”制度。佛科院通过柔性、兼职、讲座等形式聘任企业中符合条件的高层次人才来校任教,取得的成果按照重大业绩成果奖励,并推荐一批高层次人才到企业挂职或做科研工作。企业聘任一批对接主营业务和产业的学校高层次人才开展经营管理和技术攻关工作,并优先推荐一批企业高层次人才作为“创业实践者”和“创业导师”,带动学校一批科研人才开展科技创业,培养一批适合创业、能够创业、成功创业的高校复合型人才。三是共建博士后工作站。依托双方博士后工作站(实践基地),佛科院和企业物色合适人选入驻对方博士后工作站(实践基地)。企业为校企对接提供一定便利,架起校企人才、技术、项目合作的新桥梁,从而推动企业供给侧改革,提高科研成果转化率。四是联合开展技术攻关。佛科院和企业联合申请国家及地方科研项目,共同承担相关建设项目,共建全方位的研发环境,互相提供技术支持,协调配合,整合资源,共享研发成果 ;学校优先推荐重大应用技术创新成果在企业转化,并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 ;学校围绕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或技术需求进行科研攻关,突破核心关键技术,提高技术创新水平,推动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五是吸引港澳青年到佛山创新创业。依托由佛科院、中国高校创新创业孵化器联盟、广东省生产力促进中心、广东省职业能力建设协会、广东省新时代职业开发研究院、香港品牌总商会、亚太文化创意产业总会、大中华名牌企业联会、华南就业管理协会联合发起并成立的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创新中心,把粤港澳三地高校、企业、科研院所等机构的年轻人聚集起来,信息互通,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共赢,提供平台,吸引更多青年人参与大湾区和佛山建设。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第二届国际青年学者会议

  “人才复用”实施效果分析。一是促进了学校机构改革。佛科院在学校机构改革过程中,围绕“人才复用”,实施“一园 N 院一中心”建设工程,为高层次人才复用打造了高端产业研发合作平台和高水平学科平台。“一园”即国家级大学科技园正稳步推进。“N 院”指探索“高校 + 高端研究院所+ 龙头企业”的特色发展模式和产业学院建设,如佛山南洋研究院、佛山(云浮)氢能产业和新材料发展研究院、佛山中科协同创新研究院、华南科技创新战略发展研究院等,实现了投资主体多元化、建设模式多样化、运行机制市场化和管理制度现代化。“一中心”指全球新技术成果转移中心。依托“高校 + 高端研究院所 + 龙头企业”特色发展模式,学校积极构建全职引进、柔性引进、灵活引进等“靶向引才机制”。二是为学校和佛山市架起高层次人才合作桥梁。与禅城区共同引进国际著名人工智能和数字图像处理领域的专家潘今一教授,签署三方协议后,由佛科院为其配备一支青年博士团队,由禅城区政府为其提供智慧公安专项资金扶持,禅城区张槎街道提供其成果转化所需场地、人才公寓,禅城区公安分局为其提供智慧警务服务平台支持。潘今一领衔成立的佛山弘视股份有限公司,通过整合并购产业上下游,带动产业发展,力争 3 年内将佛山弘视的产值达到上亿元规模,并每年向当地缴纳千万元税收。三是为地方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学校成立佛山南洋研究院,引进国外高科技人才。2015 年从新加坡国立大学引进的生物医学研发团队,依托学校医药工程学院创办新型研发机构“佛山分子生物工程研究院”,成为省内第一家为高校申请新型研发机构而成立的事业单位。该研究院进行市场化运作并将在分子口腔学、分子医学等前沿领域探索新技术,开发新型科技平台。研究院还通过工程技术研发出全新的科技产品,为佛山的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医疗卫生和生物产业提供科技支撑。四是提高双方科研成果的采用率。学校成立中科协同创新研究院,从中国科学院引进高层次人才,包括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王大成院士(双聘)、陈润生院士(双聘)、毕利军教授等,已在《自然》等国际期刊发表6 篇高水平论文,毕利军教授领衔的创新团队入选科技部 2017 年重点领域创新团队,该团队已实现多项成果的转化与产业化,包括蛋白质芯片、结核分支杆菌蛋白质库、仪器研发如细菌分散震荡仪等。五是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率。学校设置产业特聘教授岗位,不强调学历学位,更强调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产业化运作能力与资源整合能力。2019 年,学校聘任产业特聘教授秦磊,他与卢清华教授一起依托学校主持申报的科研项目获得广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地方高校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思考

  瞄准地方产业引进人才和培养人才,充分发挥人才在产业发展中的技术引领作用。地方高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必须与地方产业融合。高校的核心功能和根本任务是人才培养。地方高校要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主动适应地方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需要,紧密结合地方支柱产业、特色产业发展需求,结合学校自身特色和优势,积极调整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数量、类型、层次、规格,引进和培养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所急需、紧缺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在这方面,佛科院通过“人才复用”取得了较好效果。第一,在“人才复用”实践中办学精神得到升华,办学能力得到锤炼和提高。第二,在“人才复用”服务地方过程中做出了成绩,取得了成果,促进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学校知名度得到提升,办学特色得到彰显。第三,在服务中加强了与地方的联系,得到地方的理解和支持,这是地方高校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第四,通过“人才复用”积累了培养具有地方特色的高级应用型人才的经验。

  引进与培育相结合,打通学校新老教师共同发展通道。地方高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既要注重从外部引进人才,也要注重在内部教师中培养人才。为提高“人才复用”的深度与广度,佛科院一是强化高层次人才培育支持。学校完善人才队伍建设投入机制,加大人才开发投入力度。构建引进和培育并重机制,激活人才存量,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支持高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依托学校重点发展领域,明确重点突破的研究方向和研究任务,扩大“珠江学者”设岗学科并着力在国家高层次人才继续突破。试点实施 PI制,将人力资源配置投向产出最高的科研或教研团队,面向全校团队遴选出教学、科研产出率最高的团队,在人、财、物方面进行重点扶持。二是打通人才工作“老区”“特区”通道。学校对标“特区”人才的激励措施,一方面实施重大业绩成果奖励制度,培育重大项目、重大平台、重大团队、重大成果转化及成果奖等,另一方面出台《“岭南学者”人才激励计划实施办法》,实现校内外特区和老区人才并轨,极大激发了老区人才创新创业活力。老区人才在省级重点平台、省级以上科技成果奖等方面取得了突破,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数、专利授权、成果转化上逐年实现了翻番。

  完善保障体系建设,营造良好人才聚集环境。地方高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还要注重保障体系建设。没有强有力的高层次人才保障体系,人才的作用发挥也会大打折扣,甚至导致人才流失。佛科院“人才复用”案例是佛科院和佛山市在高层次人才共同引进、共同培养、共同使用方面的成果和经验,在共同服务方面也做了一些尝试,如为高层次人才办理优粤佛山卡、配备行政秘书等,但暂未进行系统总结提升。目前双方正在不断完善高层次人才服务保障体系建设,营造良好的人才聚集环境,确保高层次人才能够全身心投入到教学、科研和产业实践中去,充分发挥高层次人才在地方产业和高校发展中的最大“公约数”。

  名城名校、名产名师、双融双促、双赢双飞。佛科院探索构建“人才复用”基地,成功打造了大学和城市融合的佛山样本,营造复合型高层次人才在佛山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佛科院高层次人才将汗水洒在佛山市的企业车间、大地田间 ;佛山市政府为佛科院搭建了良好的项目成果和技术平台。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代接着一代干。到 2025 年,佛科院力争办学综合实力位列全国理工类院校排名 50 位左右,成为理工科优势突出、应用特色鲜明、服务成效显著的国内高水平理工科大学。

  (作者郝志峰系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校长,于昕梅系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人力资源处处长,吴勘系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人力资源处博士,周红艺系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人力资源处副处长,谭海曙系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科技处处长,冯英明系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粤台人工智能学院党委副书记)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如果作者不希望被转载,请与我们联系。
扫码关注学术桥
关注人才和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