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学术桥-订阅号
学术桥-小程序

东南亚土著矮身高等体貌表型或是独立起源结果

2021-04-30 中国新闻网

东南亚分布有许多古老的现生土著人群,如柬埔寨土著等。

  记者29日从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获悉,该所宿兵研究组联合中科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陈华研究组开展的一项研究表明:东南亚土著矮身高、卷头发和宽扁鼻翼等体貌表型,或是独立起源和平行进化结果。

  东南亚分布有许多古老的现生土著人群,如柬埔寨土著等。他们在赤道线附近低纬度的热带雨林气候长期的自然选择下,产生了许多适应环境的体貌表型,如矮身高、深肤色、卷头发和宽扁鼻翼等。但目前,对这些类似于非洲祖先的体貌表型研究较少。

  宿兵研究组之前的研究表明,生活在柬埔寨东北部热带雨林里的土著中存在非常古老而特有的母性遗传世系,这些土著可能代表了走出非洲以后约6万年前定居在亚洲南部早期人类的隔离后裔。为了探讨这些土著的群体历史和表型适应的分子机制与进化规律,宿兵研究组与陈华研究组合作,对柬埔寨土著的全基因组DNA数据开展了系统分析。

  科研人员利用全基因组数据构建的群体聚类关系表明,柬埔寨土著位于东亚人群系统发育树较根部的位置,与其它人群的分歧明显,印证了他们是古老人群的结论。

  同时,科研人员整合非洲人群、北欧人群、南欧人群和东亚汉族的数据,分析了柬埔寨土著特有选择的信号,从中发现了1187个受选择的基因组区域。并对这些区域中基因的功能富集分析发现了与身高、头发形态和面部轮廓等体貌表型相关的选择信号和受选择的基因,包括与卷发表型相关的基因TCHH和TCHHL1,与鼻子形态相关的基因PAX3,以及与身高相关的基因ENTPD1-AS1。

  值得注意的是,科研人员在柬埔寨土著中发现的这些受选择基因及其突变位点,在具有相似表型的非洲狩猎-采集人群以及其他人群中并没有发生富集,说明东南亚土著的这些表型可能是独立起源和平行进化的结果。

  该项研究为探索人类表型的进化模式和遗传机制提供了范例。相关研究成果于近日在线发表于期刊《国家科学评论》上。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如果作者不希望被转载,请与我们联系。
扫码关注学术桥
关注人才和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