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背景:
1.2016.6-现在:在德国洪堡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
专业:细菌蛋白质合成机理与抗生素等新药研发
导师:Prof. Christian M. T. Spahn,德国科学院院士,药物物理与生物物理学院 院长
2.2012.2-2016.6: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学会-分子遗传所和德国洪堡大学
博士,专业:细菌蛋白质合成机理
导师1: Prof. Knud H. Nierhaus, 导师2:Prof. Christian M. T. Spahn
3.2009.7-2011.7: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
硕士,专业: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导师:咸漠研究员 , 生物基材料研究所 所长
个人职务:学生会学术部部长
4.2008.9-2009.7: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基础理论学习
个人职务:党支部书记
奖励和荣誉:
1. 德国洪堡大学博士后奖学金(Humboldt Postdoctoral Scholarship)(全校每届5个名额)
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三好学生(不超过15%)
研究兴趣:
1. 研究细菌及真核生物的蛋白质合成机理
2. 核糖体结构与功能的研究
3. 在此基础上,探索新型抗生素靶位点以及新药研发
博士阶段的工作主要为:
1.系统阐明了细菌中全新的蛋白质合成起始方式-70S scanning initiation mode,对现有的教科书中的蛋白质起始方式-30S binding initiation mode 作为重要的补充。实际上,这种新的翻译起始方式占据所有细菌蛋白质合成事件一半的几率,和教科书中现有的翻译起始方式同等重要。
2.基于这种新的蛋白质翻译起始方式,我们证明了细菌蛋白质合成过程中,回收步骤并不是必须的,这对现有的蛋白质合成的知识进行了重要补充和挑战。
虽然部分研究成果以第一作者的身份仅发表在了PNAS,JMB这样级别的刊物上,但是这些研究的影响力很快就会引起以后研究者的重视。
博士后阶段继续从事蛋白质合成机理的研究,但是增加了核糖体结构和功能的关注,这些研究为的是探寻到新的抗生素靶位点,从而推进抗生物新药的研发。目前成果有:
审稿中:一作JMB,一作Nature,二作Molecular Cell各一篇
微信订阅号
微信服务号
京ICP备12045350号-20 京公网安备110108902063号
—中国教育在线旗下网站—
© 赛尔互联(北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