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学术桥-订阅号
学术桥-小程序

专访江西师范大学党委委员、副校长姚弋霞

2016-11-09 学术桥

各位《中国教育在线》的网友大家好,这里是2016江西高层次人才引进北京专场招聘活动的现场坐在我身边的呢是江西师范大学党委委员副校长姚弋霞,欢迎您姚校长

  主持人:各位《中国教育在线》的网友大家好,这里是2016江西高层次人才引进北京专场招聘活动的现场坐在我身边的呢是江西师范大学党委委员副校长姚弋霞,欢迎您姚校长。

  姚弋霞:谢谢!各位网友大家上午好!

  主持人:姚校长我想问一下咱们学校的引才理念是什么?

  姚弋霞:我们学校的引才理念是“立足高端,争创一流,管好用好服务好各类紧缺急需的人才,为江西经济建设提供一流的服务和保障”。

  主持人:好的谢谢您,我们知道,现在高等教育是竞争非常激烈了,很多学校都是纷纷加大了人才力度,实行人才强校这样的一个战略。所以我想问一下咱们学校在引才、育才和用才方面都有哪些举措呢?

  姚弋霞:“十二五”末“十三五”之际我们学校加大了引才、用才、服务人才的各项举措,列入了我们学校总的“十三五” 规划,党委行政联动学院一起通过校办院,院办校整建制地为我们未来的高端人才定好了位,甚至定好一整套的体制机制上的目标管理,以此来牵动我们学校整个引才、用才、服务人才的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应当说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主持人:好,其实我知道现在很多高校都加大了海外引才的投入,所以我想问一下咱们学校对海外引才这块投资有多大,想吸引什么样的人才?

  姚弋霞:我们近些年来尤其是“十二五”末以来的这三年,我们每年都从有限的经费中专门地安排,大概有1500余万用于引进海外的紧缺急需人才,因为我们的学校定位非常明晰,是向着“双一流”大学迈进。那在地方区域性尤其是经济欠发达的江西,应该说我们党委行政是狠下了决心,集我们全校之力量。在这个过程之中,这个经费的投入和使用应该说是前所未有的,占我们整个人头经费两个亿的10%左右。仅仅是紧缺急需我们还不包括一般的人才,不包括我们自己已有的人才。

  如果是按照整个6亿人才我们每年大概是在1个亿多一点,相当于我们五千教职工正常工资的一半以上。

  主持人:好,其实刚才姚校长说了咱们对海外引才的投入其实在这样的一个资金投入上还是特别大的。

  姚弋霞:是的,因为我们近些年来对教育的布局和教育的投入跟紧了我们的整个经济建设逐年上升的这么一个好的形势,每年省里面也用多种渠道、多种方式支持我校在引才、用才、服务人才方面加大投入,每年财政也跟我们在预算安排上尽可能地给予一些提升。

  譬如说,2014年以来的这三年,每年都按5%到6%的速率给我们递增用于人才发展的各项经费保障,还有我们主管部门教育厅、教育工委以及我们经常受益于主管的人社系统,就是人力资源保障系统,从高层次人才引进尤其是博士以上人才的引进方面都给予了量身定制的、一站式的服务。

  基于我们连续多年追加的高层次人才,尤其海外人才引进方面经费保障,连年都追加500万以上。

  主持人:好谢谢您!那接下来我想问一下姚校长就是人才辐射带动作用,其实我们常常都会说是“传帮带”,用这三个字来形容,那么我想问一下咱们学校是如何实行"传帮带"的。

  姚弋霞:"传帮带"这个过程之中,我们学校准确地定位,我们主要是以学科和团队为立足点。

  比如说我们布局比较重点的化学化工,我们就有若干个团队,其中有几个学科,他们都是国家级和自然社会科学这个领域里边突出有贡献的知名专家。

  那么这几位专家他自己本身长期砥砺,在我们学校工作长达数十年,有的资深的教授如廖维林,他所引导的整个团队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就已经受到国家和省的重点保护,他的学科建设基地以及他的研发基地以及他的上市公司都适应了当前经济建设主战团的需要,所以他“传帮带”是有一整套的,非常切实可行的。

  应该说是可以加以总结和推广的一些经验,他给团队集90人之多。有各种学科学历背景的青年领军人才,也有中年的。在学科领域里边有突出贡献的,在自然社会科学等国家自然社会科学科技奖获得了二等以上的这些突出的一些知名专家,大约有20人之多。

  那么再往上还有顶尖的海外引进的,包括我们的一些知名的专家,顾问团队也应该说是在他这个团队里面形成了一个自然的塔形的这么一个架构,那么作为我们江西师范大学的副校长为了更好的集中精力带领他的团队攻关,在前一阶段,在省委他是属于省管干部,在省委这个高度重视下,已经全身地退出行政系列,专心致志地把带领团队更多精力的保障。把他的这些科研的一些成果,包括他带的一些成功研究生、博士生尤其是创新创业与社会对接,引领经济主战场这一方面的服务工作能够确保他的时间和精力。

  那么,在这一块上他仍然是作为我们学校的一个大牌,就是作为我们学校学科建设的一个重点的首席专家。基于他是国家层面上的一些荣誉,应该说就他个人来说,他已经完全把自己的利益和荣誉看得很淡,实际上他已经为我们学校在这个学科乃至多个边缘交叉学科培育的人才多达数百人之多。

  我粗略的统计大概“十二五”以来就已经有300多人,毕业于或者从事在他的一些重点实验室里面工作,还有一些就是他圈内的一些国际知名的学者。以访学或者是交换生的形式来到这里面从事他的实验基地的研究工作,也在近三年内多达45人之多,应该说他是我们学校在这个领域里边在国家、在这个省内外应该是毫无质疑,相当于我们前不久江西南昌大学江风益团队那样,应该说是在国家受到极高的肯定和殊荣。我们学校目前没有院士,我们廖维林教授他就已经是我们院士,推选了两届的。

  但是仅仅是由于种种因素暂时还没有实现这个愿望,我们学校就是为他作为院士候选这个活动已经是集全校之力量,动用了大量的团队来积极地支持,希望在近一两年之内他能在项目的突破上面有所建树。这个希望是可期的,预计在“十三五”期间,“十三五”中期他申报院士的这个愿景能够加以实现。

  主持人:好,谢谢!那最后我想问一下姚校长就是“双一流”的一个问题,您觉得“双一流”给咱们学校带来了怎样的发展机遇?

  姚弋霞:“双一流”令我们学校倍感振奋,倍觉鼓舞。因为我们是在江西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我们经济总量由于种种原因与周边发达省份,尤其是兄弟院校相比我们还有很大的一个差距。过去国家的布局是“985”“211”,我们无缘进入,目前国家提出尤其是“十二五”末,“十三五”之际布局争创“双一流”,给我们所有的大学不仅仅是综合类的大学,给我们甚至是民办一般的基础院校都给出了同等的这样一个追赶的机会和门槛。

  主持人:平台。

  姚弋霞:给了一个这个门槛。我们感觉到国家没有忘记我们,曾经为共和国作出过贡献的。因为我们江西是长征的出发地,江西是人民军队的缔造点。

  应该说是为共和国的建立奉献了很多,过去在国家的建设史上也是可圈可点。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我们现在相对落后,尤其是教育文化这个资源我们相对比较稀缺,那么我们在这样一个压力下,我们把压力变动力能够得到国家层面上的这种特别的支持和鼓舞,我们感觉到信心百倍。

  尤其是这个“十三五”总体规划,尤其是江西省的省委省政府定为“四个全面推进”这么一个战略部署之中,我们找准了自己的定位,我们不气馁、不等待,我们一定要紧紧抓住这个百年难遇的机遇,用我们自己实际的行动,把我们自己的一些优势的学科布局好。

  比如说我们有一些化学化工类的,比如说我们经济方面比较突出的金融方面的,比如说我们的外语类的基础学科,比如说我们中文类的基础学科,比如说我们的史学,我们今年恰逢海昏侯大墓的发掘难得的这么一个机遇。我们紧紧的策应,利用好我们江西历史文化源远流长这么一个难得的文化,这个底蕴和基础。我们建立了海昏侯考古研究所,我们的一些学术、大牌教授常年地服务跟踪于我们中国考古专家带领的团队,奋战在一线,为我们发掘汉代以来的古文化,历史保护和传承我们做出了我们应有的贡献,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肯定。

  我们的专家团队数十人从去年到现在,衣不解带、日夜奋战,包括我们的研究生们,也都因为这么一个大的特殊的历史背景,我们的招生形势十分的喜人,我们的教师干部职工也为了这么一个难得的中心工作,集全校之力量全力地支持来关心、呵护他们在一线工作的这些默默无闻的科学献身者。

  我相信假以时日我们一定能够在这个领域里有所推进,比如说里面的汉代文件的研读,还有我们里面的一些文物的这种发掘、传承和保护,我们都有我们自己独特的视觉优势,以及我们的文化传承优势。

  我们现在已经发掘出来的,已经送往首都多次连找的和当地正在进行寻找的文物,其中我校就承担了有数十件之多,那么这个里面的艰辛甘苦,这个里面经济和能力的投入,我们学校都是集全校之力,第一时间第一重点地加以倾斜和保护,我们相关的分管领导也为这个经常地连续加班。经常不顾休息之日,总之在这块我觉得我们在进行文化传承保护。

  我们的金牌讲解,我们的旅游文化,我们的红色、绿色,红绿相间的文化旅游的强省打造已经在“十二五”初建成效,我们可以骄傲地向世界和兄弟省的人们发出邀请,随时随地的。

  主持人:欢迎。

  姚弋霞:欢迎来到江西师范大学做客指导,谢谢!

  主持人:好,其实刚才我通过和姚校长的交流,我了解其实咱们江西师范大学是一个很有厚重感的学校。而且我们也有很多特色的优势学科,也是力争咱们“双一流”这个一流学科的建设。好的,谢谢!谢谢姚校长!今天我们也是借此活动就关于引才方面的话题和姚校长做了简要的交流,也对她做了简要的采访。好了我们也希望更多的朋友关注我们江西师范大学,有更多的高层次人才进入到我们江西师范大学,今天的采访就到这儿,谢谢!各位《中国教育在线》的网友再见。

  姚弋霞:再见!谢谢!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如果作者不希望被转载,请与我们联系。
扫码关注学术桥
关注人才和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