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学术桥-订阅号
学术桥-小程序

长江三角洲人才一体化的思考:发挥各自优势 创造整体优势

2019-10-14 中国组织人事报

长三角一体化涉及很多方面,人才的一体化是整个长三角一体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人才的一体化,很难真正实现长三角地区的一体化发展。我们应当根据中央的要求,尽快把长三角人才一体化提上议事日程。

  ●一体化,不是在人才的待遇和环境上一个水平一个标准,而是各自发挥出自己的优势,从而创造出长三角的整体优势

  ●是市场就会有竞争,即使是一体化也应当允许平等竞争。一体化不是去禁止或限制竞争,而是要在一体化区域内形成统一的规则,平等竞争,有序流动

  长三角是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国家现代化建设大局和全方位开放格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对引领全国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意义重大。今年5月13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把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长三角一体化涉及很多方面,人才的一体化是整个长三角一体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人才的一体化,很难真正实现长三角地区的一体化发展。我们应当根据中央的要求,尽快把长三角人才一体化提上议事日程。

  抓住人才资源的特点推进一体化建设

  与其他方面的一体化相比,人才的一体化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从经济发展的角度看,一体化实质上就是市场的一体化,就是市场资源配置的一体化,一般的资源的配置主要就是受价值规律的影响,哪里的价格高,资源就向哪里流动。但人才资源不一样,人才资源的配置除了价格即工资收入水平高低外,还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值得我们特别注意和重视。

  第一,与物质资源不同,人才资源是活生生的人,人需要讲生活环境,工作环境。长三角地区要发挥优势,形成整体的良好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各个城市也要扬其所长,使其成为吸引人才的重要因素。这个方面,长三角的一些中小城市还有很大潜力。

  第二,与普通的劳动力不一样,人才不仅注重当前,更重视未来的发展空间。一个城市一个地区发展势头好,对人才来说事业发展空间就大,只要未来能有很好的发展,对很多人才来说,现在条件差一些,收入低一些,都是可以接受,或者是可以忍受的。因此,长三角地区要形成良好的发展趋势,是一体化的重要内容。

  第三,物质资源的流动主要制约因素是交通运输成本,而人才的流动比较复杂,涉及离家远近、交通方便与否,甚至还有医疗条件、教育条件等众多的问题。无论变换工作单位还是变换工作地点,对个人、对家庭都是一件重大事情,需要慎重考虑。

  第四,与物质资源不一样,体制对人的管理还多了户籍、编制等其他制约因素。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用人单位,这两个因素是有差别的,这可能是一些人才在做出流动选择时需要考虑的,也会因此形成不同城市对人才的吸引力。这些都值得一体化进行研究。

  流动是资源合理配置的前提,人才流动可以分为迁徙性和非迁徙性两种。不同类型的人才有不同的流动半径。非迁徙性人才有三种类型的流动半径,一是早出晚归型的流动半径,二是周一出周五归的流动半径,三是月初出月末归型的流动半径。随着社会进步和对家庭生活要求的提高,现代年轻人对流动半径的关注和在乎程度在提高,过大的半径不适合新一代人才对流动的认识和认可。迁徙性人才流动可以不受地区的限制,但需要考虑的因素更多一些,比如气候、房价以及医疗、教育条件等。迁徙性人才流动主要是高层次人才和尚未成家的高校毕业生。国外人才也属于迁徙性人才,目前,我国外国人才总体还比较少,但根据我国的发展趋势和进一步开放的方向,长三角地区国外人才的数量增加是必然的,现在就应当提出相应的对策,用好国内和国外两个人才资源。迁徙性人才流动和非迁徙性人才流动对长三角地区来说都非常重要,但是我认为,从当前的情况看,首先应当搞好非迁徙性人才流动。长三角是我国除北京以外,人才最密集,人才层次最高的地区。人才区域一体化首要的就是要把区域内的人才作用充分发挥好。

  由此可见,人才的一体化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一体化,不是在人才的待遇和环境上一个水平一个标准,而是各自发挥出自己的优势,从而创造出长三角的整体优势。这些问题都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提出积极的应对措施,提高收入待遇对人才吸引力,大幅度推进交通条件的改善,推进落户及移民条件、科研工作条件、发展机会条件的一体化,逐步形成长三角地区的人才一体化。

  加强对人才一体化后机遇与挑战的对策研究

  长三角人才一体化,对长三角地区来说,既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需要我们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人才一体化后,面临几种情况需要我们进行研究提出对策:

  一是一体化后形成人才互补。某一城市暂不需要的人才正是另一城市急需的人才,一体化后使这种人才流动更加方便,更加容易。这是一体化一个最好的效应,对各方都有利,人才资源得到了更好利用,经济发展得到了需要的人才。

  二是一体化后形成人才竞争。一体化后人才竞争也不可避免,这是市场的特性决定的。有人认为一体化后长三角地区就不需要竞争,而是长三角与外部的竞争。也不太可能。很多人才是大家都需要的,谁能得到这些人才,市场经济条件下就是靠竞争。人才竞争不是坏事,人才竞争可以更好地提高人才的地位,发挥人才的作用。

  三是一体化后形成人才共享。对一些高层次的人来说,他们的知识和智慧可以在多方面加以利用,在多个企业发挥作用。比如我们的院士,他们可以在长三角地区很多城市发挥作用。这就需要政府出面加强协调,加强合作。

  四是一体化后形成人才带动。这与人才互补不一样,大家都需要这类人才,但发展得快的城市可以带动发展得相对晚一些的城市。这和八十年代星期天工程师很类似,但人才层次、具体形式已经完全不一样了。

  进一步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并重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推进长三角人才一体化,以及迎接一体化后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都需要进一步发挥好市场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市场要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但市场的培养,市场的打通,市场的隔离的破除,市场规则的建立,市场的监管,都需要政府发挥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讲,长三角人才一体化是无法靠市场自然形成,需要政府在其中发挥积极的作用。但长三角地区并不是一级行政组织,需要大力加强长三角地方政府之间的合作。

  一是建立人才资源共享机制。长三角的一体化,首先要把长三角地区的人才资源用好,这就需要建立长三角地区的人才资源共享机制。这个机制中最基础的、最重要的、最急需的就是人才资源信息的共享机制。即通过各个城市的合作,尽快建立起长三角的高层次人才信息库。在这个基础上,可以建立起一些人才资源共享的互惠互利的协定。

  二是建立人才平等竞争机制。是市场就会有竞争,即使是一体化也应当允许平等竞争。一体化不是去禁止或限制竞争,而是要在一体化区域内形成统一的规则,平等竞争,有序流动。特别要做好竞业避止,防止同业的恶性竞争,还要在保护人才流动的同时,保护商业秘密。

  三是建立人才合作协调机制。人才一体化后很多效应需要在长三角地区政府与政府之间、用人单位与用人单位之间加强合作才能实现。因此,建立多层次、多形式、全方位的人才合作协调机制是长三角一体化的关键。合作主要是指不同用人单位之间,协调主要是指不同地区政府之间。通过这种方式,把人才一体化的优势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

  前不久,在乌镇召开的长三角一体化论坛,由20个长三角地市共同发起和建立起了“长三角人才一体化发展城市联盟”,这是一个有益的探索,也是推进长三角人才一体化的实际措施。希望长三角地区深入研究、大胆探索,积极进取,为珠三角地区、京津冀地区等其他地区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在各区域内人才合理配置的基础上,推进整个国家人才的合理流动、合理配置、合理使用。

  (作者系中国人才研究会会长)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如果作者不希望被转载,请与我们联系。
扫码关注学术桥
关注人才和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