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学术桥-订阅号
学术桥-小程序

向顶尖人才求智要有“科学精神”

2019-10-08 南京日报

看待顶尖人才要“求真务实”,看待自己也要“求真务实”,既须量力而行,也要量体裁衣,把产业规划和人才引进规划匹配起来,让引才政策对接城市发展真正需求。

  又到了诺贝尔颁奖季,全世界的目光再次聚焦瑞典。

  诺贝尔奖一年一颁,通常被视为物理、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等领域最重要的奖项,诺奖得主因此成为世界各地钦佩乃至追捧的对象。特别是在科学研究相关领域,很多国家和地区都出台了争取与诺奖得主合作的政策。我国也不例外,有城市就在高端人才招引计划里明确提出“每年至少引进若干名诺奖得主”。

  不过,放眼全球顶尖科学家,得过诺奖的毕竟是凤毛麟角。真想把人请进来留下来,不是不可能,但你也引进我也引进,要让所有地方都如愿,就不可能了,如果只是象征性地签个名、走个过场,也没什么意思。所以,城市向以诺奖得主为代表的顶尖人才寻求智力支持,得讲究“科学精神”,就是求真务实、开拓创新。

  诺奖得主是全世界争抢的对象,自己也有“根据地”,要让人家挪窝来这儿扎根,可能不行,但合作并非不可行,这就需要在合作方式上进行创新。比如上海,就依托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布局的上海光源、蛋白质中心等重大科学设施和重点项目平台,以“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不求所在、但求所为”的方式,面向全球集聚顶级科学家,成绩斐然。

  近两年,不少地方都在探索类似柔性用才方式,通过项目引进、合作引进、兼职引进等,小城市以此向人才借力,如浙江庆元县有一批“星期天工程师”,利用节假日、周末或业余时间来庆元提供智力支持,不改变原单位人事关系,大城市向国内外高端人才求智,是同样的道理。南京也在进行相关探索,包括支持企业建立海外专家工作室,为外籍人才跨国创业消除户籍、地域、身份、人事关系制度壁垒等。

  如果说,常规的柔性化用才只需要进行体制机制创新、突破传统用人机制的思想束缚和刚性约束,那么,面向国际顶尖人才寻求合作,还必须有足够先进的平台托住人才的“重量”和“能量”。南京正在加大综合性科学中心建设力度,依托紫金山实验室、扬子江生态文明创新中心,将可为承接国际顶尖资源提供有力支持。

  秉持科学精神,要看到顶尖人才未必都戴着诺奖的“帽子”。从诺奖官网披露的信息来看,一些科学家虽取得重大成就,却和诺奖“一直在错过”。瑞典原子物理学家莉泽迈特纳40多年间曾被提名48次,但从未获奖;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曾获得33次提名,最终也没能得奖。寻求顶尖人才,不能只盯着奖项和头衔,而是需要更加开放、专业的眼光。

  看待顶尖人才要“求真务实”,看待自己也要“求真务实”,既须量力而行,也要量体裁衣,把产业规划和人才引进规划匹配起来,让引才政策对接城市发展真正需求。南京正在打造“4+4+1”主导产业体系,重点打造5个地标性产业,在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中,明确要引进“急需的高精尖缺”人才,高层次人才举荐制也对举荐人才的方向提出了要求。反过来说,重点产业还需继续集聚、升级,进一步提升业内国际影响力,对于相关领域的顶尖人才来说才更具吸引力,更有条件进行合作研发及成果就地转化,实现深度合作,为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名城助一臂之力。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如果作者不希望被转载,请与我们联系。
扫码关注学术桥
关注人才和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