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学术桥-订阅号
学术桥-小程序

我国推动科技期刊数字化转型升级

2019-08-21 科技日报

“传统科技出版必须要向科技知识服务转型。”科学出版社总经理彭斌在日前于长春举行的第十届数字出版与数字图书馆融合发展国际研讨会上也强调,这是科技出版产业升级的发展路径。

  近日,四部委发布《关于深化改革 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要建设数字化知识服务出版平台,探索论文网络首发、增强数字出版、数据出版、全媒体一体化出版等新型出版模式,提供高效精准知识服务,推动科技期刊数字化转型升级。

  “传统科技出版必须要向科技知识服务转型。”科学出版社总经理彭斌在日前于长春举行的第十届数字出版与数字图书馆融合发展国际研讨会上也强调,这是科技出版产业升级的发展路径。

  彭斌解释,所谓传统的科技出版,主要就是在同行评议与出版发布这一两个环节上给予科研人员提供服务,进阶的数字出版则更加扩展到分享评价和研究现状等环节,但依然没有真正深入到科研的核心过程,即发现问题、立项申请与研究讨论。彭斌说,要做科技知识服务,就是要立足科研创新源头,贯穿科研创新始终,服务科研创新全过程,针对科研生命全周期的每一个环节提供智能化、数据化和网络化服务。

  在《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科技分社社长黄丽洋看来,国内学术期刊总体质量不高,大量优秀论文外流。“中国学者不仅对外国贡献了大量优质稿源,也贡献了每年超过10多亿元的版面费。而国际出版商借助新型数字出版模式进一步增强了品牌优势,国内科研论文外流发表加剧。”她指出,创建和执行一个科学先进的数字化学术文献出版与传播模式最为重要。

  当然,彭斌和黄丽洋都认为,无论如何强调升级,对内容的把关都应放在第一位。“底线是不发没有创新性的文章,关键是把握新兴学科突破口,快速首发引领论文。”黄丽洋表示。

  要做到这几点,也需要推行新的编辑出版模式,用数字化和网络化,提升期刊初审复审的质量与效率,建立快速的专家审稿机制。

  《意见》中提到的网络首发、增强出版、数据出版等,也是一些平台正在尝试的做法。

  黄丽洋介绍,网络首发,即以数字出版方式通过“网络版”发布学术期刊的单篇录用定稿论文。用网络发布时,论文也可以有多种形态。增强论文,是将与文献有关的图、表、数据、推导过程等以附属材料的方式实现出版,一些工程类论文,还能附上具体的示意视频;数据论文,则是通过互联网出版的方式来发布数据,以数据论文和数据集的方式实现。由于科研协同已成趋势,知网也推出了协同创新平台,能系统报道多人参与的合作性学术创新活动全过程,并客观记录每个人对成果的贡献。

  黄丽洋说,知网与多家杂志社合作实行网络首发以来,网络首发发文平均提前时间为69.19天,其中科技文献提前76天。统计显示,2018年科技类首发期刊总被引平均增长率为3%,期刊综合影响因子平均增长率为10%。

  技术还需要在更多环节发挥作用。“还应通过新兴的技术手段,改变传统的业务流程,打造基于知识服务的智能出版产业链一体化平台。”彭斌补充说。

  所谓智能出版,就是要从传统的编印发线性化运作流程,转变为从作者申请基金、科研立项一直到作者增值服务的一整套内容生产和知识管理闭环。

  彭斌常提到的一个词,也是《意见》中提到的“知识服务”。他认为,“知识服务”区别于“信息服务”的最大特点就是“智能化”,“智能化”的核心之一就是知识图谱。但是,知识图谱的建立需要大量开放数据,需要大量学科专家的人工判断,是一项投入极大,而短期收益难以预见的工程。“建议主管部门、行业科研机构和出版机构等多方力量联合起来,共同推动这一工程,进而为未来专业知识服务的实现夯实关键基础。”

  彭斌坦言,必须认识到中国科技出版业的转型升级依然任重道远。他希望政府主管部门、科技出版机构以及技术公司等知识服务的各方参与者,在数据和技术的标准化建设、内容资源的开放利用以及推动中国科技期刊发展等方面能够同心协力,打造中国科技知识服务的产业新生态。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如果作者不希望被转载,请与我们联系。
扫码关注学术桥
关注人才和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