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学术桥-订阅号
学术桥-小程序

29岁当教授30岁成博导 她就是川大“女神”张蕾

2018-06-07 四川大学网站

她主攻人工智能、神经网络,29岁评为教授,30岁评为博导。她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教育部“霍英东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等一系列称号的获得者,学术成绩斐然。

  她主攻人工智能、神经网络,29岁评为教授,30岁评为博导。

  她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教育部“霍英东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等一系列称号的获得者,学术成绩斐然。

  她优雅美丽,无愧于女神一词,内心却是“女汉子”。

  她奔走于科研一线,能拼能扛。

  她就是四川大学计算机学院的学术女神——张蕾教授。

  两个十年,两种生命体验

  人生经历:1998年,张蕾来到电子科技大学,就读于应用数学专业,并于2002年6月获得应用数学理学学士学位,后保送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硕博连读;之后她来到香港中文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系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于2009年8月作为引进人才,来到四川大学计算机学院。

  从电子科大来到川大,两个十年的交替与更迭,是张蕾两个人生阶段的重要转折。1998—2008年,电子科大十年,作为学生,刻苦钻研,厚积薄发,留下了人生最美好的青春时光;2009—2018年,川大十年,张蕾化身为一名老师,迎来生命的质变。两段不同的经历,带来了截然不同的人生体验。这张满满的人生履历见证了张蕾由青春走向了成熟睿智,更见证了张蕾从电子科技大学走向四川大学的生命历程。

  由纯理工院校走入了充满人文氛围的川大,张蕾得到了更加丰富的科研体验。川大丰富的学科门类,便捷的校内沟通,为不同学科的交叉合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也使得计算机这一学科的价值得到了充分的实践。张蕾所在的四川大学机器智能实验室与华西医院有着密切合作,建立了智能医学大数据分析辅诊平台。比如乳腺癌彩超人工智能检测系统(DeepBC),已经有成熟的乳腺超声的辅诊系统,通过手机拍摄彩超报告,即可在线实时获得智能诊断结果,辅助临床诊疗。此外,还有肺结节智能检测定性系统(DeepLN),通过自动检测CT图像中的肺结节,判断结节性质,自动生成诊断报告,经过内测试用,已经取得较好的效果,智能辅助诊断超过普通医师的读片能力,减少医生工作量,在帮助医生进行精确诊断方面表现出巨大的潜力。川大跨学科研究战略的不断推进,使张蕾所在的研究团队在人工智能、神经网络领域的相关研究更具成效,真正发挥它的巨大潜力。

  立足团队,能拼能扛

  就性格而言,张蕾毫不隐瞒地形容自己是“女汉子”,急脾气,做事雷厉风行。对于学生也是时而严厉,充满责任心。临近毕业季,她需要指导大量的本、硕、博毕业论文,参与毕业答辩会。她说,身边许多老师都生病了,手边常备着药。这期间,张蕾也一度发烧,吃着药上战场,她莞尔一笑,说:“轻伤不下火线,扛着呗!”

  作为奋战在研究一线的科研人员,她努力把握计算机行业瞬息万变的发展形势,为工作投入大量时间和热情,并取得各种不凡的成就。张蕾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和教育部“霍英东基金”获得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四川省“青年科技创新研究团队带头人”和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同时,张蕾博士还是IEEE成都分部副秘书长、IEEE计算智能协会成都分会主席、中国计算机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计算机学会女计算机工作者委员会委员、中国计算机学会人工智能与模式识别专委会委员、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会会员和四川省计算机学会大数据专委会副主任委员。曾任中国计算机学会青年计算机科技论坛(CCF YOCSEF)成都分论坛副主席。

  通过担任多种学术职务,张蕾为学科发展不断贡献着力量。卓越的学术成绩也为张蕾带来了高度的学术影响力。但作为一名母亲,她总会感到对孩子的亏欠。日常除了工作与加班,张蕾没有其他的娱乐时间,只想要给孩子以尽可能多的陪伴。这也是在回归家庭后,一个脱下学术光环的平凡母亲最朴实的愿望:陪伴孩子平安健康成长。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如果作者不希望被转载,请与我们联系。
扫码关注学术桥
关注人才和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