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桥 >  院校新闻 >  高校引才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诚邀海内外英才申报2022年度国家优青(海外)、博新计划项目

2022-01-29 关注学术桥

微信订阅号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以下简称“亚热带生态所”)创建于1978年,是中科院部署在亚热带区域唯一的农业生态环境创新研究平台,致力于为区域农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提供科技支撑。为进一步完善科学基金人才资助体系,充分发挥科学...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以下简称“亚热带生态所”)创建于1978年,是中科院部署在亚热带区域唯一的农业生态环境创新研究平台,致力于为区域农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提供科技支撑。亚热带生态所主要学科方向为亚热带复合农业生态系统生态学,下设喀斯特区域农业生态研究中心、农田生态研究中心、湿地农业生态研究中心、流域农业环境研究中心、畜禽健康养殖与农牧复合生态研究中心、作物分子生态研究中心等六个研究中心,作为依托单位拥有畜禽养殖污染控制与资源化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过程重点实验室、农业生态工程湖南省重点实验室、动物营养生理与代谢过程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湖南省畜禽健康养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广西石漠化治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有桃源农业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环江喀斯特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和长沙农业环境观测研究站。 

  “十三五”期间,亚热带生态所获得各级人才项目64项,其中国家级人才项目12项,省部级人才项目47项,地市级人才项目5项。 7人入选国家“万人”、“优青”等人才计划。新增国家工程实验室和国家野外台站各1个,提升了科技支撑能力。凝练目标,重点开展了区域生态环境治理与功能提升-农业污染防控-农业产业提质增效系统研究工作,取得了具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获国家科技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一等奖5项,进入ESI农业、生态环境、生命科学领域全球前1%。“家畜关键营养素代谢调控与高效利用”与“西南喀斯特生态系统演变与服务功能提升”分获中国科学院“十三五”优秀突破与培育。 

  一、项目介绍 

  (一)国家优青(海外)项目 

  为进一步完善科学基金人才资助体系,充分发挥科学基金引进和培养人才的功能,吸引海外优秀青年人才回国(来华)工作,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自然科学基金委)自2021年起,设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 

  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旨在吸引和鼓励在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等方面已取得较好成绩的海外优秀青年学者(含非华裔外籍人才)回国(来华)工作,自主选择研究方向开展创新性研究,促进青年科学技术人才的快速成长,培养一批有望进入世界科技前沿的优秀学术骨干,为科技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项目指南详见: 

http://www.nsfc.gov.cn/publish/portal0/tab434/info79819.htm 

(以下内容来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项目指南,具体情况以2022年发布的同类型指南为准) 

  1.申报条件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具有良好的科学道德,自觉践行新时代科学家精神; 

  (2)出生日期在1980年9月1日以后; 

  (3)具有博士学位; 

  (4)研究方向主要为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等; 

  (5)在2021年4月30日前,一般应在海外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研发机构获得正式教学或者科研职位,且具有连续36个月以上工作经历;在海外取得博士学位且业绩特别突出的,可适当放宽工作年限要求; 

  (6)取得同行专家认可的科研或技术等成果,且具有成为该领域学术带头人或杰出人才的发展潜力; 

  (7)申请人尚未全职回国(来华)工作,或者2019年9月1日以后回国(来华)工作。获资助通知后须辞去海外工作或在海外无工作,全职回国(来华)工作不少于3年。 

  2.资助模式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资助 

  ①资助强度:100万-300万 

  ②资助期限:3年 

  (2)研究所配套支持 

  除享受国家和院、省市给予的补助与支持以外,研究所还将提供以下支持条件: 

  ①聘任岗位:事业编制,研究员(正高级)专业技术岗位 

  ②薪资待遇:执行协议薪酬制,年薪不低于50万元 

  ③科研启动经费:200万-400万元 

  ④住房、子女教育:在3年聘期内提供不少于140m2的过渡性住房一套,或每年至少5万元住房补贴。协助办理长沙市人才购房资格和子女择优入学。 

  ⑤工作条件:提供不少于320m2的办公和实验用房,可依托研究所技术支撑平台开展相关科研工作。支持组建人才创新团队,如参加研究生导师遴选,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 

  其他待遇采用“一事一议”形式协商确定。 

  (二)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以下简称博新计划) 

  博新计划结合国家实验室等重点科研基地,瞄准国家重大战略、战略性高新技术和基础科学前沿领域,2022年遴选400名应届或新近毕业的优秀博士,进入国内博士后设站单位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2022年度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申报指南详见:

http://jj.chinapostdoctor.org.cn/website/showinfo.html?infoid=683b000c-d0ae-4a62-8b83-9655ac6bdb57 

  1.申报条件 

  申请人须为2022年度拟进站或新近进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的人员,同时应具备以下条件: 

  ①具有良好的科研潜质和学术道德。 

  ②拟进站的博士后研究人员须为获得博士学位3年以内的全日制博士,应届博士毕业生同等条件下优先。拟进站的应届博士毕业生在申报时须已满足博士学位论文答辩的基本要求,已初步选定博士后合作导师,并与合作导师拟定初步研究计划。 

  ③新近进站的博士后研究人员须是2021年3月1日(含)之后进站的人员,且之前未申报过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站前);博士学位获得时间须为2021年1月1日(含)之后;须依托所在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作站进行申请,不得变更合作导师。 

  ④1990年1月1日(含)以后出生。 

  ⑤申报项目属自然科学,涉密项目须脱密。基础研究主要面向基础科学、交叉理论以及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电路、生命健康、脑科学、生物育种、空天科技、深地深海等前沿领域;应用研究主要面向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以及航空航天、海洋装备、数字经济及各领域重大工程技术、共性技术等。 

  ⑥申请人的博士后合作导师应为高水平专家,学术造诣深厚,可为申请人提供高水平科研平台。向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国家战略性科学计划和科学工程、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倾斜。 

  ⑦留学回国博士和外籍博士不可申请本项目(有关人员可关注“博士后国际交流计划引进项目”)。 

  ⑧未入选过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计划、博士后国际交流计划(派出项目、引进项目)。如入选过其他国家级人才计划,须在申请书中注明。 

  ⑨入选者办理入站手续时须将人事关系转入博士后设站单位并保证全脱产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2.资助模式 

  (1)国家资助 

  ①资助强度:63万元的资助,其中40万元为博士后日常经费,20万元为博士后科学基金,3万元为国际交流经费 

  ②资助期限:2年 

  (2)研究所配套支持: 

  除享受国家和院、省市给予的补助与支持以外,入选者执行协议薪酬制,资助期内年薪不低于30万元。在岗位竞聘、纳编管理等方面优先支持。提供3年过渡性住房,可申请长沙市租房生活补贴3万元。其他待遇采用“一事一议”形式协商确定。 

  二、申报程序 

  (一)国家优青(海外)项目 

  有意向者请将简历发送至zhaopin@isa.ac.cn,邮件请注明“海外优青项目”,待达成申报意向后,按照申报指南要求填报申请书并提供有关附件材料,具体时间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通知为准。 

  (二)博新计划 

  有意向者请将简历发送至zhaopin@isa.ac.cn,邮件请注明“博新计划”,并在2022年2月25日前登陆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网站“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管理信息系统”,按要求填写相关信息,在线提交至亚热带生态所博士后流动站。 

  三、联系方式 

  (一)人事教育处(人才政策、博新计划咨询) 

  联系人:谢老师、叶老师 

  联系电话:+86-0731-84619727,+86-0731-84619762 

  电子邮箱:xc@isa.ac.cn, yedongxu@isa.ac.cn 

  (二)科技管理与规划处(海外优青项目咨询) 

  联系人:邓老师、刘老师 

  联系电话:+86-0731-84615206、+86-0731-84619759 

  电子邮箱:dengzm@isa.ac.cn, along@isa.ac.cn 

  亚热带生态所常年面向海内外招聘副高级及以上高层次人才以及博士后等青年科技人才,积极支持人才依托研究所申报国家、中科院、湖南省、长沙市等各类人才项目。欢迎有意向者及时联系,相关简历可随时投递至zhaopin@isa.ac.cn。同时欢迎研究所科研团队及业内同行推荐优秀人才。研究所引才工作团队将竭诚为人才提供全方位的专业服务!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

  2022年1月28日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如果作者不希望被转载,请与我们联系。
扫码关注学术桥
关注人才和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