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桥 >  引才政策 >  上海

配套专项政策,推动梯度化培育体系建设……浦东博士后人才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2023-08-28 关注学术桥

微信订阅号

  近日,上海市第三届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决赛收官。决赛分9个专业领域,共产生33个优胜奖,其中来自浦东的6个博士后获奖项目,覆盖了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金融科技、海洋开发与应用等多个领域。

  正在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浦东,深入贯彻《引领区意见》、积极落实上海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任务的纲领性文件,出台了“1+1+N”人才政策体系,高度聚焦青年科技人才,配套“博士后10条”等专项政策,大力推动浦东新区梯度化博士后培育体系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未来这些青年人才将挑起浦东科技创新的大梁。

  政策激发引才积极性

  根据“博士后10条”,企业建立博士后培育平台后依据不同种类分别可以获得60万、40万、20万的设站(入驻)资助,同时还可获得每人10万、最高50万元的海外博士后引才奖励,引才的积极性在政策刺激下充分激发。

  今年上半年,浦东新区新增博士后科研工作站4家、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入驻单位34家。不到三年时间,新区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入驻单位总数已达74家,夯实了梯度化博士后培育体系的基础。

  同时,新区积极创新服务模式,探索建立新型博士后创新创业孵化网络,以国家级孵化器、大学科技园、大企业开放创新中心为核心,打造一批博士后创新创业孵化基地。

  据新区人社部门介绍,张江孵化器、张江药谷平台、西门子医疗上海创新中心等6家单位成为首批授牌的“上海市浦东新区博士后创新创业孵化基地”,未来将成为浦东新区博士后创新创业发展的又一张靓丽名片。

  打造海内外博士后集聚地

  博士后培育平台激增的同时,博士后进站人数也在快速增长。新政覆盖的时间范围内,新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分站、创新实践基地入驻单位的新进站博士后已达39人,其中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上海船舶运输科学研究所、上海恒润达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上海惠生海洋工程有限公司、上海高科联合生物技术研发有限公司等5家公司更是成功吸引了10位海外博士来浦东做博士后研究。

  中建八局成功引进了杨朔、李知恒2名海外博士后。其中,杨朔在新型减隔震装置研发和防灾减灾新技术研究领域开展工作,目前作为核心研究人员已参与2项企业级课题,并大力推动防灾减灾新产品和新技术的成果应用;李知恒在碳纤维领域开展研究工作,目前已参与多项碳纤维在土木工程领域应用的研发课题,并积极推动碳纤维产品的成果应用。两位博士后的研究均为中建八局在韧性城市领域和土木工程领域的技术积累和品牌打造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上海奥普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的原企业博士后李强,如今已担任奥普生物研发技术负责人。李强博士进站后,主持完成了科研项目“功能化微球在即时检测领域的应用研究”。微球在体外诊断领域应用广泛,李强自主创新,掌握核心原材料的生产技术,助力企业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国产替代进程中迈出了关键一步。

  科研成果转化硕果累累

  近年来,浦东新区众多博士后培育平台中也涌现出一批发展良好,成果颇丰的企业。奥普生物、开鸿环保科技、芯翼信息的博士后项目研究取得突破性成果并加速转化落地;时识科技、渤因生物等博士后创业企业成长迅速,已在行业内站稳脚步;鸿之微科技、城建集团等博士后单位在研项目也将带动相关领域突破创新。

  上海开鸿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是首批浦东新区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入驻单位,同时也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主营业务为挥发性有机废气治理和运营。入驻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后,公司已成功招收2名博士后开展企业的项目研究。

  今年上半年,其中一个项目“复材行业苯乙烯废气吸收剂的筛选与应用研究”顺利结题并通过验收,依靠这一成果,公司成功中标华润集团的“人造石行业挥发性有机物(VOCs)中苯乙烯回收技术研究及示范项目”,成为此项目唯一入围的企业,填补了双碳背景下人造石复合材料行业苯乙烯废气回收治理资源化空白,为人造石复材行业大气治理碳减排并资源化创造了新方向。

  开鸿环保总经理倪从兵表示,入驻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对促进公司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此次能够顺利中标,得益于与华东理工大学联合开展的博士后科研项目。未来将继续用好博士后人才培育平台,引进更多青年科技人才。”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如果作者不希望被转载,请与我们联系。
扫码关注学术桥
关注人才和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