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学术桥-订阅号
学术桥-小程序

中西部要适应人才竞争趋势

2019-06-24 环球时报

某种意义上,人才竞价机制一旦形成便有惯性。国家出台相关政策可以抑制过度竞争,但中西部地区要留住人才,还是要适应人才竞争的趋势,不断提高自身竞争力。

  近年来,关于中西部和东北地区人才流失的讨论不断。应该说,中西部地区人才流失既有外部因素,也有内部原因。外部因素是,全国统一的人才市场逐渐建立起来后,过去很长时期留下的人才制度对中西部不利。

  新的人才制度是以发挥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为目标的,必然带来不同地区和用人单位间的人才竞争,形成人才竞价现象。以高校为例,人才是学科竞争的基础。尤其自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高等教育的锦标赛体制逐渐成型,高校对人才的需求极其旺盛。由于中西部地区的经济条件普遍落后于东部,且竞争意识稍微迟钝,不少中西部地区高校、地方政府在意识到人才紧缺时,已然错过最好时机。

  某种意义上,人才竞价机制一旦形成便有惯性。国家出台相关政策可以抑制过度竞争,但中西部地区要留住人才,还是要适应人才竞争的趋势,不断提高自身竞争力。

  一方面,要转变人才工作理念,营造人尽其才的氛围。在旧有的人才工作体系中,人才只是人事工作的一部分,这种体系一旦转入高度竞争的人才市场,就会弊病丛生。一旦人才在人事管理的惯性下得不到尊重和合理待遇,就容易流失。对中西部地区而言,将人事管理工作转向人才服务工作,尤其具有迫切性。另外人才只有最适合的而没有最好的。并非只有那些有“符号”的才是人才,广大努力工作、为地方和单位奉献的人也是人才。推动人尽其才,才有利于培养和留住人才。

  另一方面,要为人才提供良好工作条件。过去,东部仅靠良好薪资水平即可吸引中西部人才“孔雀东南飞”。但这些年来,中西部很多地区的物质条件已有显著提升,东部仅靠薪资待遇已经不够。因此,很多东部地区转而通过提供更好的科研条件,创造更有利于人才发挥作用的条件来吸引人才。

  平心而论,中西部离这一步还有距离。举例而言,中西部地区普遍缺乏科学研究平台,结果一旦人才成长到一定程度,需要更大平台时,中西部地区无法提供。某些西部省份长期没有足够实力的大学,连博士点也少得可怜。这意味着,不仅现有人才缺乏足够发展空间,也无法立足本土培养更多人才,如此形成了恶性循环。

  中西部地区在稳定人才队伍上还有不少工作要做。当前,全社会都已意识到人才的重要性,这对中西部地区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一旦人才竞争到了一定程度,东部和中西部的人才需求就会出现差异化,这实际上有利于西部地区稳定人才。而且近些年中西部地区发展已经走上快车道,培育了很多特色产业,这对专业人才是非常有吸引力的。因此,中西部在国家政策支持下,通过内在努力,不仅可以稳定人才队伍,甚至还可以为全国的人才布局贡献力量。(作者是武汉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员)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如果作者不希望被转载,请与我们联系。
扫码关注学术桥
关注人才和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