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桥学术体检服务-人才评价
首页 > 新闻资讯
关注我们
学术桥-订阅号
学术桥-小程序
上海女研发人员占比高全国平均水平2.57%,两院院士女性占比11.11%

  “北京时间之母”叶叔华、“乙肝病毒克星”闻玉梅、“揽月”“探火”航天女神张玉花……她们都是在上海成长起来的优秀女性科技工作者。

  9月9日,在2023浦江创新论坛第二届女科学家峰会上,上海市妇联、上海市科技工作党委、上海市科委联合发布《上海女性科技人才发展报告(2023)》。

  【女性研发人员增速高于全体研发人员】

  上海女性科技人才数量和质量不断提升。上海女性研发人员占比在全国位居前列,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2.57%。2021年,上海女性研发人员总数为9.83万人,占全市研发人员总量的28.49%。2016-2021年,女性研发人员数量增速高于全体研发人员数量增速。工程科学与技术领域女性科技人才最多,医学科学领域中女性占比最高。在自然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机构中,2021年工程科学与技术领域中女性科技活动人员数为9229人,总量规模较大;从女性科技活动人员占科技活动人员比重来看,医学科学领域占比为61.31%,社会人文科学领域占比为55.05%。

  高层次女性科技人才集聚效应凸显。两院院士中女性人数增长明显,截至2023年7月,在沪两院院士女性占比11.11%。2021年,在沪新增两院院士女性占全国新增两院院士女性总数比例接近五分之一。近三年,上海女性科技人才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者占比保持在15%-20%。上海女性科技人才屡获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截至2023年,上海共有21位青年女科学家获此殊荣。

  在人才计划项目体系中,女性科技人才占比表现突出,特别是青年女性培育效果尤为显著。2018-2022年间,市科委扬帆、启明星、浦江、优秀学术/技术带头人等四类人才项目中,女性承担项目占比超过三分之一。面向青年人才的扬帆项目,女性承担项目数占比接近一半。各类人才计划项目中女性承担项目数和占比呈持续增长趋势。

  上海女性科技人才在前沿科技领域、产业应用技术研发、创新创业创造、高质量科普事业中作出了重要贡献。在2023年立项的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女性负责人占比超过三分之一。数据显示,“上海志愿者网”上参与“科技”“科普”志愿服务项目的志愿者共85941人,其中女性47795人,占55.6%。

  【放宽女性申报科技计划项目年龄限制】

  上海加快推进女性科技人才的发现、培养、使用和激励机制落地。2021年上海市科技工作党委、上海市妇联等17个部门和单位联合印发《关于支持女性科技人才在上海市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中发挥更大作用的若干措施》的专项政策。临港新片区、上海交通大学相继推出贯彻落实具体举措。

  支持女性科技人才发展的工作举措相继落地。比如,放宽女性人才申报科技计划项目的年龄限制。扬帆项目、启明星项目对女性申请人年龄放宽2岁,“超级博士后激励计划”放宽已育女性博士后年龄上限。

  搭建女性科技人才高层级交流平台。浦江创新论坛女科学家峰会、世界人工智能大会AI女性菁英论坛、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她论坛”等为女性科技人才搭建了更高层次、更加多元、更广范围的交流平台。

  完善女性科技人才评价激励机制。提高各类评选表彰中女性科技人才的入选比例,开展巾帼创新人才选树活动。

  加大女性创新创业支持力度。举办市女性创新创业大赛、市女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长三角女性科技创新创业大赛等。深化实施女大学生职业飞翔“海鸥计划”,服务覆盖女大学生约42万人次,全市56所高校成立“海鸥湾”工作站,推进女大学生群体就业创业。

  高质量开展女性科技创新活动。创建巾帼创新人才大联盟,将技术培训、技术攻关、技术服务带到企业和校园。完善巾帼创新工作室,发挥女劳模、女工匠、女性科技领军人才以及获得职工创新成果奖和优秀发明奖的高技能女性人才的示范引领作用。

  加强女性后备力量培养。启动“女生爱科学”项目;设立专项计划,更好助力青年女教师、女医师和女大学生成长与发展。

  建设女性科技人才生育友好型环境。持续推进爱心妈咪小屋建设,创设社区“宝宝屋”;大力支持女性科技人才生育、孕哺期科研工作以及生育后重返科研工作。

延伸阅读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如果作者不希望被转载,请与我们联系。
扫码关注学术桥
关注人才和科研